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正义序 北宋 · 释智圆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一○、《闲居编》卷一○
此《十不二门》出《释签》第六,盖荆溪大师揽玄文教义,入止观行心,俾夫名字行人识法相之有归,达造修而无滞也。
原夫一家宗趣,道传三观(南天竺国龙树菩萨造《智度论》,大明三观之义,以广一性之宗。北齐慧文依论立观,口授南岳思传智者。),悟自《法华(智者始于《法华》开悟。)》,故开张龙猛之宗,解释鹫峰之典。
于是鼎分部袟,翼张教行,更相映显,以成大猷。
所谓《玄义》释题,止谈化意;
《文句》解经,但事消文;
至于《止观》,方谈行法。
故教在《玄》、《文》,行在《止观》,意令解行相济,成我自心。
是故三部相须,阙一不可。
然末代得言者众,悟理尤稀,故于行门勤勤点示,所以《玄义》明迹门十妙既讫,乃约悟理,方名开显。
然则悟理之要,必在十乘。
荆溪大师恐后昆昧旨,乃于《释签》,更立十门,结束十妙,咸归止观一念三千不思议境,方显教不虚设,悟理有从。
故云「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」,又曰「彼此昭著,《法华》行成」,又云「故重述十门,令观行可识」。
故知摄归心境,点示门,俾造次颠沛,不忘行法,荆溪述作,旨在兹焉。
一家所谈刹那妄心,即三谛理具足,三千依正之法,唯在止观阴境之初。
至于诸文,曾未点示,良以止观是己心所行终穷之说,故并以三千而为指南。
是知三界无法,唯是心作心。
如画师造诸五阴,故色从心造,全体是心;
此能造心,具足诸法。
若不本具,云何能造?
故观所造,唯见理具,不见诸法,唯一心性。
待对既绝,心性亦忘,尚无于同,何况有异?
我心既尔,生佛咸然,一一常同,彼彼自异。
若论修,必在自心。
如此之境,名诸法本;
如此之,是诸行源
不同遍指真如,亦异一切唯识。
准望诸说,岂出斯理?
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也。
今此十门,正示因果自他,同归此理,或以即假收,或以空中摄,或单就内境,或兼约内外,附事融义,去就有别,须知理体,只一无差,预晓斯旨,至文易见。
是故十门指归在此。
此文辞理高远,由来尚矣,义家抄录,往往别行标立题目,二三其说,吾将适从?
今依行满法师《涅槃记》,指为《法华玄记十不二门》。
况满是荆溪门人,必也亲闻呼召,故依彼记,以立总题,虽违众,吾从古也。
别行之本,与古释签,其辞不同,凡二十馀处,难将文定,宜以义求。
今所申释,不以今古局其文,不以情执限其义,在文在义,择善从之,俾荆溪微旨无隐乎尔。
诗偈 其一百三十四 唐 · 庞蕴
 押词韵第十一部
五蕴若实有,则合有色形。
五蕴若实无,则合无形声。
为假名字,所以妄来停。
若了名相空,事尽总惺惺。
心王无障碍,摆拨三界行。
庆善寺天台教院记元丰元年十月一日 北宋 · 葛蘩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七六二、《淳祐临安志辑逸》卷四、道光《海昌备志》卷一二、民国《海宁州志稿》卷一九
天台教法,起于北齐慧文禅师,而祖述于印度龙胜尊者。
龙胜造《中论》,而北齐因《中论》悟一心三观之旨,传之于南岳思大禅师南岳天台智者,而智者由《法华三昧》悟内观玄要之旨,开拓义门,融通观法,以五时八教判一代佛法,以五重玄解解释经题,以四悉檀意破邪显正,消释义路,而随机应物,无滞不融。
以五科为方便,以十乘为轨行,而调伏众生,控制烦恼。
故如来世出,大意晓然,如慧日登空而无物不照,分位显然,而修行顿渐,毫发不可差忒。
教成于智者而始于北齐,故世以其大成之所集者,目其教以为天台焉。
天台五传而后至荆溪,由荆溪以降,枝派分流,而传袭者甚众,世次相承。
天竺慈云法师,而大教复兴,所修内观融通圆合,而九祖之意泠然可见,门人高弟入其室者不啻数十人,而显然有闻于当时者,明智大师而已。
明智之高弟有曰宣教大师立言者,抠衣于明智十有馀年,而悉传明智之要义,居盐官庆善寺之教院。
先时,寺之东南隅有旷隙之地,天圣中慈云之门人曰禹昌者,与寺之首座僧居湛相地形,募众缘,创立佛室、僧坊、法堂、门宇二十馀厦,讲唱教义凡三十馀年,而宣教大师实绍其事。
宣教师行与缘合,而精修三昧,为人祈福忏罪,则殊感昭著,闻于里闾;
其放释生命则异类驯服,事载别记,故僧俗檀那靡不归向,而唱道讲解日无虚席。
由是里人信士委施营葺,建立忏室,为方丈及讲堂、厨库、净舍、廊庑、寮宇,更易屏门,不啻三十馀厦,而院以之完葺。
讲诵之声夜以继日,而天台教观之旨化导于幽显,不动本际而周遍尘刹,使盐邑之人闻所未闻而相胥以为善。
天台之教盛行于此邑者,昌公为之唱道,而言公为之张大也。
呜呼!
二公之所以区区于建立者,岂特私于一己而适于当年而已哉,将欲会十方学者,传天台教义,以绍隆于百世之后。
后之人继二公而兴者,其能忘二公创始之意,而得不以天台教义为之依归乎!
元丰元年十月一日镇江军节度推官承奉郎试大理评事丹徒葛蘩记。